中国明升m88国际 网讯,核心看点:中国蓝莓种植面积与产量自2020年跃居全球首位后持续增长,2024年总产量达78万吨,预计2025年将超89万吨。云南成为最大产地,国产化进程加速推动蓝莓从“舶来品”向“优势产业”转型。
中国明升m88国际 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蓝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总结:中国蓝莓产业以年均超20%的增速领跑全球,在规模化种植与技术突破下,已从“跟随者”成长为“引领者”。但要实现长期竞争力,需在品种创新和品牌价值上持续发力。随着国产优质鲜果供应能力增强及国际市场拓展,中国有望在全球蓝莓产业中占据更核心地位。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栽培面积已达143.82万亩,较2020年增长44%;总产量约78万吨,较2020年激增197%,其中鲜果占比超七成(58万吨),加工用蓝莓达20万吨。预计到2025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至154.65万亩,总产量有望达到89.74万吨,持续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2024年全国蓝莓产量排名前八的省份为贵州、云南、辽宁、四川、安徽、山东、吉林和江苏。其中云南以18.29万吨位居榜首,较2020年增长510%,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如充足日照、冬无严寒)使其成为全球优质鲜果优势产区。红河州作为云南核心产地,种植面积超10万亩,占全省产量的60%。
中国蓝莓生产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通过推广低冷温需求品种(如常绿类型),果实成熟期提前且品质提升,鲜果销售周期延长;基质栽培技术扩大了种植区域适应性。此外,国产化替代显著降低对外依赖——自2012年进口量持续增长后,2022年起因云南冬季产能填补市场空档而出现下降趋势。
中国蓝莓鲜果出口从2020年首次进入俄罗斯市场扩展至2024年的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逐年攀升。然而,在育种领域仍存在短板:尽管国内申请的蓝莓品种权数量超过国外机构,但缺乏能与国际优质品种抗衡的核心品种。专家指出,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推动品牌化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云南红河州已率先发布“红河蓝莓”区域公用品牌,标志着中国蓝莓产业向品牌化升级迈出重要一步。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品种结构,同时依托地理优势(如高原气候)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完善加工、物流及销售体系,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