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养老市场特点分析:养老诈骗犯罪的现状与防范对策
 养老 2025-05-14 17:25:4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养老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养老诈骗犯罪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数量高度正相关的特点,案件高发时段与金融监管政策相关性高,金融领域高发,受害人数多、经济损失大,需追缴违法所得或责令退赔的案件多,重刑率高。这些特点揭示了养老诈骗犯罪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凸显了加强防范和治理的紧迫性。

  一、养老诈骗犯罪的现实特点

  (一)与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数量高度正相关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养老诈骗案件的地域分布显示,61%的案件发生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这些地区的GDP和常住人口均位列全省前五名,表明养老诈骗犯罪与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数量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反映了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口多、财富集中,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区域。

  (二)案件高发时段与金融监管政策相关性高

  养老市场特点分析指出养老诈骗案件在2014年至2018年呈现高发态势。这一时期,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环境宽松,金融创新活动频繁,监管相对不足。大量网络金融创新公司涌现,其中不乏以金融创新为名、行诈骗之实的公司。2018年后,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相关犯罪活动逐渐减少。此外,犯罪持续时间长,60%的案件持续2年以上,19.30%的案件持续5年以上,反映出监管缺位的问题。

  (三)金融领域高发

  养老诈骗犯罪在金融领域尤为高发,占案件总数的50%。具体形式包括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承诺高息返利、提供“养老服务”为名的高息返利、出售未经监管机构批准的金融理财产品等。此外,房地产和文旅行业也是养老诈骗案件的高发领域,分别占案件总数的13%和9%。

  (四)受害人数多、经济损失大

  养老诈骗案件具有明显的涉众性,77.19%的案件涉及101至1000名被害人,12.28%的案件涉及1000名以上被害人。经济损失方面,案件金额多则上亿元,少则几十万元,责令退赔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案件有3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案件有6件,反映出养老诈骗犯罪对老年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五)需追缴违法所得或责令退赔的案件多

  在剔除分案处理的案件后,84.09%的养老诈骗案件在判决时尚未追回全部违法所得,无法及时挽回被害人的损失。这表明追赃挽损的难度较大,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六)重刑率高

  养老诈骗案件的重刑率约为25.42%,即四分之一以上的案件有被告人被判处五年以上刑罚。以案件中被告人数量为统计指标,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的被告人比例为27.34%,反映出养老诈骗犯罪的严重性和法律的严厉打击态度。

  二、养老诈骗犯罪的成因探析

  (一)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

  在养老服务领域,民办养老机构收取大量预付费的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国家层面的立法缺失使得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存在漏洞,资金监管不足,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此外,养老机构融资难的问题也加剧了其对预付费资金的需求。

  (二)行业监管不完善

  行业监管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日常监管弱化、内部监督不力和未形成监管合力三个方面。日常监管中,执法惰性导致监管不到位,监管手段不足使得执法效果不佳。内部监督方面,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对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诈骗行为频发。此外,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多头监管未能形成有效合力,导致监管空白。

  (三)正规养老金融产品及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正规养老金融产品和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老年人对理财产品的迫切需求和对养老服务的高需求,使得诈骗分子能够利用虚假的金融产品和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诈骗。例如,一些诈骗分子通过虚假的养老项目和高息返利承诺,吸引老年人投资。

  (四)行刑冲突与追赃挽损难

  行刑衔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协调不足,存在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问题。追赃挽损方面,由于犯罪分子资金转移、隐匿等行为,以及涉案财物执行联动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追赃挽损难度大,老年人的经济损失难以挽回。

  三、养老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议国家层面出台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办法,明确预付费的条件、规定、资金监管制度等,规范养老机构的收费行为,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联动协同治理机制

  加强事前事中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和内部管理。构建执法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合力。同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提高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的效率。

  (三)建立老年人关爱与供给体系

  引导老年人树立合理预期,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供给,加快社保供给全覆盖。开发正规养老金融产品,引导国有和民营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补足正规养老服务,夯实公办养老机构的主体地位,探索多元化养老机构为补充的模式。

  (四)提升司法打击与治理水平、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正确把握从严打击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提高犯罪分子主动退赃的积极性。完善行刑衔接机制,规范制定层面的行刑衔接,发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各自优势。积极延伸司法职能,通过司法建议书等形式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建立相关行业准入机制。

  总结

  2025年,养老诈骗犯罪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通过深入分析养老诈骗犯罪的现实特点和成因,本文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联动协同治理机制、建立老年人关爱与供给体系、提升司法打击与治理水平等防范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有效防范和治理养老诈骗犯罪,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养老市场的健康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养老相关明升88网址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