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内容详情
2015年我国数码相机行业投资分析
 数码相机 2014-12-09 09:50:43

  但在当时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还只是少数人才能接触的,由于缺少必要的配套产品和使用环境,这些产品都没有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今天,随着网络分享的移动终端的普及,Wi-Fi相机也再一次成了时代的必然,佳能IXUS510 HS、索尼HX30、富士Z1010EXR、三星WB150F、三星NX210、三星NX1000……无线相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功能也更加的强大:不但可以实现相机间的直连、相机与电脑或者手机的连接、在电视上播放,还可以直接联网发邮件,三星更是直接在相机里内置了微博客户端,登陆直接发微博,省去了传输到手机里再发的繁琐。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在2014年,相机厂商们依旧会推出基础规格指标越来越高的相机,虽然目前的像素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不过消费者对于像素的热衷并没有停止,所以仍然会有更多高像素产品出现,而且诸如对焦、连拍这些基础指标也会一起提高,消费者也会继续根据像素来判断产品的优劣。

  微单相机也在朝着专业性和便携性两个方面发展。富士X-Pro1、奥巴E-M5、索尼NEX7三足鼎立,一举将微单专业性不强的概念彻底颠覆,而宾得Q、尼康J1则小到可以PK传统卡片机,产品的丰富和多元化令微单成为了相机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分类。在与智能手机的较量中,微单相机以不大的负重增加换来了更好地拍摄感受和画质,在画质和体积的平衡中也表现的更好。

  在单电/微单市场上,索尼保持着比较小幅度的上涨趋势,而佳能、尼康相比上一年都有了微弱的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索尼推出的全画幅微单给这个市场带来了不少活力,而佳能、尼康缺乏诚意的产品显然不足以让那些在品牌之间彷徨的消费者买单,出现这样的结果不足为奇。

  “卡片之薄、单反之用”一直是微单相机的理念,经过4年的发展,画质比卡片机好,体积又小过单反的微单相机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当然,微单相机也在朝着专业性和便携性两个方面发展。

  说说现在红火的微单相机,它的出现其实也和相机市场的变化密不可分,随着手机拍照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更愿意选择轻便的手机而逐渐嫌弃起笨重的单反起来。在这种环境下,和背照式CMOS出现同年的08年8月5日,iphone诞生的一年以后,奥林巴斯与松下推出了针对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理念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发展方向,缔造了Micro 4/3系统的开端,其后一个月,松下发布了M4/3系统的首款机型松下LUMIX DMC-G1。

  佳能、尼康和索尼三大品牌占据了整个市场77.3%的占有率,具有绝对的垄断性优势。消费级市场和单电/微单市场索尼都依靠尤为优秀的设计理念和产品素质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而高利润高价格单反市场因为索尼的退出,基本完全被佳能、尼康所瓜分。

  在消费级市场的关注度排行榜上,波动显然就更大了一点,而且总的来说佳能、尼康呈现了下滑趋势,而索尼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索尼高端消费级相机RX系列的挺进以及新理念相机QX系列的高关注度,而无论是佳能还是尼康都没有出现足够让人眼前一亮的消费级产品,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明确的产品导向。

  从中国单反数码相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了解在屏幕关注度上,由于单电/微单往往价格适中,注重体积,产品更新快,所以3英寸屏幕占据了超过90%产品,关注度达到93.1%。由于尺寸的限制,3英寸作为主流这一现象在2014年乃至于2015年不会有变化,不过相信未来会有更多3.2-3.5英寸级别的产品出现。

  在2014年我们也会看到相机厂商在相机内引入更多易用性功能,一方面是诸如滤镜、内部处理、加入特效等与最终成像效果有关的功能,以方便用户不需要经过电脑的后期处理就能直接拍出理想的照片。另一方面则是加入诸如WiFi、NFC、GPS等连接方面的功能,让用户可以尽可能快速的把照片分享出去。总而言之,简化流程,快速出片,快速分享将会成为2015年相机行业另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虽然现在相机的最大阻力是手机拍照性能的不断成熟,不过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相机厂商正在对相机加入WiFi以及NFC这种便于分享的功能,加入GPS这种具备地理标签的功能,甚至直接在相机内加入可以发送微博乃至于微信朋友圈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的社交工具会让相机重新找到新生。

  今年各大相机厂商都加大了在相机的网络功能上的投入,越来越多的相机加入了Wi-Fi功能,作为一直强调画质的单反,尼康D3200(资料报价图片论坛) 在发布时也同时发布了配套的无线移动适配器WU-1a,尼康和佳能的顶级单反尼康D4(资料报价图片论坛)和佳能1D X(资料报价图片论坛)为了奥运会的需要还配备了速度更快的有线网口。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数码相机相关明升88网址
数码相机相关明升88网址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