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进海运是韩国最大的航运企业,旗下拥有101艘各类集装箱船,总运力达到62.54万标准箱,运力位列全球第8位。随着韩进海运的破产,全球航运业陷入一片混乱。8月31日上午,中远海运已经宣布全面暂停与韩进的换舱合作。
8月31日下午韩国最大航运企业韩进海运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为全球航运业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韩进海运运力位列全球第七,分析认为一旦其运力全部撤出,将会导致集装箱运输市场出现暂时性运力紧张,市场运价将出现暴涨。
2016年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创下新低。据中国远洋8月25日晚间发布2016年中报显示,公司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9.41亿元,同比下降8.50%;实现净利润-72.09亿元,同比下降465.19%。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上半年航运市场需求疲弱,再加上是淡季,使得运价不佳,各大船公司的净利润相对于2015年同期都有很大程度的下跌。
2016-2021年航运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在航运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国际航运企业都是亏损度日,就连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旗下的马士基航运第二季度业绩也宣告沦陷,亏损1.51亿美元。此外,赫伯罗特上半年宣布亏损1.58亿美元;即使是航运公司中的“绩优生”东方海外也难逃亏损,2016年上半年,集团经营亏损1900万美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为56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77亿元。
随着全球航运市场触底反弹,福建省出口船舶订单量明显回升。据厦门海关统计,2016年1-7月,全省共出口各类船舶2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
数据显示,前7个月,福建省船舶主要出口东盟、挪威和香港地区。其中,对东盟出口8.8亿元,同比增长12.7%;对挪威出口8亿元,同比增长1.1倍;对香港地区出口3.6亿元,同比下降3.8%。上述三者合计占全省船舶出口总值的77.9%。此外,对欧盟出口1.3亿元,同比下降60.8%;年同期对墨西哥出口船舶3.4亿元,今年未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出口船舶主要集中于散货船、成品油船等,高端船型较少。厦门海关有关人士建议,福建省相关企业应尽快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研发体系和机制,推动船舶生产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中小航运企业拥有数量庞大的船队,但除少数已成长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外,仍有大量企业存在长期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的特点。目前,从拥有的运河、沿江、沿海和远洋运输船队数量上看,我国的中小航运企业占到总量的90%以上,达到上百万艘的规模。虽然这个体量相当之大,但经营管理分散在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含居民)手中,平均到每家企业的船队规模自然不大。航运产业是重资产的周期性行业,也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规模大小,本身就是衡量企业成本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散的航运资源缺少规模效应,同时又导致具体航运企业在规模成本、技术进步、安全管理、绿色航运等方面投入小,竞争实力就相对弱。
面对市场的低迷,中小航运企业纷纷抱团,一时间,各地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中小航运企业在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支持多元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维护国家经济独立安全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尽管深陷泥潭,但未来中小航运企业联盟的发展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