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升m88国际 网讯,石油焦作为炼油工业和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副产品,其市场规模与全球能源需求、炼化产能及工业应用紧密相关。此外,非洲和中东地区新建炼化项目预计将释放更多产能,可能改变现有供需格局。以下是2025年石油焦市场规模分析。
2025年全球石油焦市场正处于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市场规模已攀升至172.35亿美元,《2025-2030年中国石油焦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预计2032年将达到511.7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6.82%。这一增长背后,传统工业领域的需求贡献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钢铁行业作为石油焦最大消费领域,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以上,仅2025年因钢铁产能扩张就带动石油焦需求增长约8%。
新兴需求成为石油焦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泛新能源领域(锂电负极、光伏)对石油焦的需求占比从 2025年的16%升至2026年的21%,其中锂电负极的需求占比将从8%提升至11%。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2026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达3000万辆,锂电负极材料对高品质石油焦的需求持续扩大,直接推动高端市场规模增长。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焦消费市场,贡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2025 年中国市场规模增速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4 个百分点。中东地区则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成熟的炼油工业,成为第二大增长极,2025 年产能同比增长 6%,有效补充了全球供应。
中国石油焦产能呈现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截至 2024 年底,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合计产能占比达 82.6%。其中山东省以 1560 万吨年产能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产能的 34.8%,山东地炼集群更是贡献了全国 42% 的产能输出。长三角地区依托港口优势,江苏省石油焦年产能突破 900 万吨,浙江省宁波舟山港周边集聚了多家百万吨级生产企业。
技术升级推动石油焦产能结构持续优化,高品质低硫石油焦的产能占比从当前的 30% 提升至 2025 年的 50%,针状焦等高端产能年复合增长率保持 12.7% 的高速扩张。新建项目普遍配套煅烧一体化产线,如浙江石化、盛虹炼化等民营炼化项目,产品质量均达到 SYB 系列标准,2025 年规划建设的 6 个百万吨级焦化项目均配套炭材料深加工装置。
中国区域供需存在明显分化,西南地区因电解铝产能扩张,2022年石油焦缺口达80万吨,而长三角地区依托港口优势形成贸易枢纽,2022 年区域交易量占全国 28%。进出口方面,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承担全国 93% 的石油焦出口,2024 年出口量突破 580 万吨,主要面向东南亚铝合金及印度碳素市场。
石油焦价格在 2025 年呈现先涨后稳的态势,上半年受供应紧张及需求拉动影响,价格持续上扬,一季度均价达 3003 元 / 吨,同比上涨 64.38%,其中低硫焦(硫 0.5% 左右)价格涨幅超 70%。下半年随着炼厂检修结束及下游补库完成,价格趋于震荡盘整,低硫焦价格区间为 3000-4000 元 / 吨,中硫焦 2400-2900 元 / 吨,高硫焦 1300-1800 元 / 吨。
供需失衡成为价格高位运行的核心支撑,2025年全球石油焦市场缺口达87万吨,2026年缺口预计为66万吨,其中低硫焦因海外产量有限、国内新增产能不足,供应持续偏紧。成本端,石油焦价格与国际油价相关性约 0.8,2025 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计为 67 美元 / 桶,为石油焦价格提供基础支撑。
不同领域需求差异导致石油焦价格呈现结构性分化,新能源领域的高端需求推动低硫焦价格上涨,2026年低硫焦价格或突破4000元/吨。而传统燃料领域因煤炭价格低廉(2025年煤炭均价约500元/吨),高硫燃料焦需求被替代,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全年区间仅1300-1800元/吨。
2025年石油焦市场规模开启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传统工业的稳定需求与新能源领域的增量拉动形成合力,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区域层面,中国产能的集聚效应与结构升级主导了全球供应格局,而价格则在供需缺口与成本波动的博弈下呈现高位震荡。未来,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与技术创新深化,石油焦市场将进一步向高品质、低污染方向发展,高端产能占比的提升与新兴需求的释放将成为长期增长的核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