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升m88国际 网讯,港口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在促进市场资源要素流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江苏港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岸线资源,成为推动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669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584个,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8.1亿吨,货物吞吐量达到35.1亿吨,同比增长8.3%。然而,江苏港口在服务临港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港口设施、服务功能、产业联动等方面探讨江苏港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提供参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港口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江苏港口在设施与运营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规模优势。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港口生产性泊位数量达到669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4个,泊位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8.1亿吨。2023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5.1亿吨,同比增长8.3%;外贸吞吐量6.2亿吨,同比增长12.1%;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00万标箱,同比增长6.3%。这些数据表明,江苏港口在全国港口中占据重要地位,多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然而,尽管规模庞大,江苏港口仍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沿海港口“432”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沿江港口5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仅占12%,专业化改造尚未突破,作业效率偏低。此外,海河联运缺乏顶层设计,集装箱物流网络密度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港口设施的进一步优化。
港口是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江苏沿江沿海港口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冶金、石化、造船企业,70%以上的水泥、造纸企业,60%以上的电力企业和75%的国省级开发区。这些港口不仅保障了冶金、石化、造纸等千亿元级重大产业项目的落户,还推动了产业的不断升级。内河港口方面,近三年江苏省干线航道沿线共吸引60余个百亿级项目落户,总投资超8000亿元,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代表的沿河产业带。港口作为产业双向开放发展的重要门户,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贸易往来,保障了全省9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此外,港口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完善。
尽管江苏港口在服务临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首先,规划布局导向作用有待提升。沿江沿海港口临港产业规划有待完善,统筹谋划、联动推进机制有待加强,存在一定的“有企业无产业”现象。内河港口港产联动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前有港后无产”“后有产前无港”现象。其次,设施供给、枢纽功能仍须强化。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不足,专业化改造尚未突破,作业效率偏低。海河联运缺乏顶层设计,集装箱物流网络密度不足。此外,航运物流服务水平不高,中高端服务类企业占比仅15%左右,缺乏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法律、航运互联网等功能要素,且企业单体实力较弱、规模较小。港口岸线利用效率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专用码头仅为企业自身提供装卸服务,岸线利用效率低于公用码头;部分港口岸线占而不用现象客观存在,港口岸线集约高效评估与退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临港产业链条、附加值待拓展,江苏港口吞吐量以传统大宗散货为主,与省内先进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关联度有待提升。
为提升江苏港口服务临港产业发展的能力,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统筹港产规划布局:加快全省港口布局规划修订,进一步明晰港口功能定位。从战略角度规划港产空间布局,推广“前港-中仓-后园”规划布局,加快推动港口规划与物流园区、产业园区规划高度融合,与后方土地统筹开发、同步实施。
提升港口供给能力:沿海港口重点建设10~40万吨码头,沿江港口大力提升5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占比。积极推动专业化改造,提高作业效率。加快建设海河联运通道,强化联运节点功能,探索利用通江口门航道、沿海疏港航道、内档岸线配套建设转运泊位。优化集装箱国际海运网络,提升远洋航线直达运输水平,强化与RCEP国家的近洋航线建设,提升近洋航线覆盖和航班密度。
拓展航运服务功能:加速航运要素集聚,建立连云港、南通沿海航运服务中心,加快南京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建设。完善港航货一体化全程物流服务,推动航运交易中心、船舶交易市场等航运功能性机构建设。拓展金融保险、海事仲裁、信息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全面提升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港航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集装箱航运企业、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省属航运企业优化运力结构和供给。
加强临港产业优选:从严把关项目招引,建立岸线资源使用联审机制,加强增量岸线准入指导,推进岸线准入审批靠前服务。在投资协议中明确岸线使用效率、效益等正反向预期指标,设定岸线保护和岸线退出的条款条件。建立岸线保护退出机制,并对入驻企业开展持续跟踪评估。开展岸线高效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探索建立评价结果与资源要素使用紧密挂钩机制。
打造临港产业强省:抓好传统产业转型,持续推进钢铁、化工、能源等传统临港产业沿江地区战略性转型和沿海地区战略性布局,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绿色精品钢产业基地、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扩大新兴产业增量,积极培育风电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临港产业强链,不断提升江苏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支持产业链式升级,围绕海工装备、新材料、汽车等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
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完善港口、产业等规划起草制定过程中发改、资规、工信、交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流程、权限,强化业务部门日常工作对接机制,推进信息沟通和决策协同。港口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重点领域、事项和项目上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规模、示范创建评定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支持,加强省级、市级层面临港产业发展政策引导。
2025年,江苏港口在设施规模和服务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推动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港口在规划布局、设施供给、航运服务、岸线利用和产业链条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统筹港产规划布局、提升港口供给能力、拓展航运服务功能、加强临港产业优选、打造临港产业强省以及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江苏港口有望进一步提升服务临港产业发展的能力,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建成现代化水运强省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