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网讯,低碳经济概念这几年在全球各国都非常流行,产业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中国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低碳节能和减排产业。即通过对原有技术的改进以提升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并降低生产和消费的碳排放,主要涉及火电减排、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领域;
(2)清洁能源产业。主要涉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
(3)低碳服务产业。即涵盖一切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服务低碳城市建设,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各种相关服务在市场机制运作下集聚形成的产业,如低碳技术研发,低碳解决方案,合同能源管理,碳汇服务,碳期权期货、碳证券、碳基金等低碳金融服务产业。
低碳产业是以低碳消耗和低碳排放为基础的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特征。这是低碳产业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具备了这个特征的产业才可以称为低碳产业;
(2)产业化。产业化作为低碳产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途径,也是低碳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推力所在。从研发到制造,从包装到运输,从产品到服务,都以低碳标准作为衡量尺度,从而形成产业链整体的绿色竞争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22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
综合来看,低碳经济对于国家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对工业碳排放要求也更加严格了,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