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中成药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砂仁行业应用分析:药用部位与临床使用方法探讨
 砂仁 2025-08-27 15:10:33

  砂仁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2025年,随着中医药市场的持续增长,砂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砂仁的年市场需求量已超过2200吨,且市场上的砂仁及其常见混淆品多达37种。本文通过对砂仁的药用部位及临床使用方法的研究,探讨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规范使用方法,为砂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一、砂仁的药用部位及历史沿革

  《2025-2030年中国砂仁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果实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记载了砂仁的使用方法,但实际应用中,砂仁的药用部位还包括砂仁壳和砂仁的种子团(去壳砂仁/砂仁米)。砂仁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唐代《药性本草》,明代《本草蒙筌》首次以砂仁为正名。砂仁的炮制方法多样,从金代的捣细用到明清两代的炒法、焙法等,不断发展完善。

  二、砂仁的药用部位及临床使用方法

  (一)砂仁的药用部位

  砂仁行业应用分析提到砂仁的药用部位主要包括砂仁、砂仁壳和砂仁米。药智数据库中含砂仁的方剂共1076首,其中5首方剂明确使用砂仁壳入药。各省炮制规范中,13个省份使用砂仁,13个省份使用砂仁米,5个省份同时使用砂仁和砂仁米,5个省份使用砂仁壳。砂仁壳与砂仁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砂仁壳不含乙酸龙脑酯,而砂仁种子团的挥发油含量较高。

  (二)砂仁的临床使用方法

  砂仁的临床使用方法多样,主要包括捣碎、后下等。药智数据库中,22首方剂有捣碎的描述,1首方剂提到略煎。各省炮制规范中,多数省份要求砂仁使用时捣碎,并应后下。濮阳市中医医院2023年下半年的处方中,50.5%的处方标有后下,49.5%的处方同煎。砂仁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煎煮时易挥发或破坏,因此《药典》规定砂仁应后下。

  三、砂仁的煎煮方法及现代研究

  砂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皂苷类、黄酮苷类、有机酸类等。挥发油是砂仁的主要有效成分,比重通常比水轻,沸点在70~300℃。研究表明,砂仁煎煮时主要有效成分易挥发或破坏,因此《药典》规定砂仁应后下。不同煎煮方法对砂仁挥发油含量有显著影响,捣碎包煎、文火煎煮1~3min时挥发油含量最高。

  四、砂仁的临床应用及药效研究

  砂仁的功能主治为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砂仁壳的功能主治为行气消滞、和胃止呕,用于饮食不振、脘腹胀满、噎膈反胃、呃逆、胎动不安。研究表明,砂仁壳与砂仁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物质基础决定药理活性,因此单纯认为砂仁壳性味、功效与砂仁相同可能失之偏颇。药智数据库中有5首方剂明确使用砂仁壳,16首方剂用去壳砂仁,需进一步研究其物质基础与药效。

  五、砂仁的使用现状及问题探讨

  (一)砂仁的使用现状

  通过问卷星调查,共收集38份问卷,涉及14个省市。调查结果显示,76.3%的单位选用砂仁,34.5%的单位选用砂仁米,与各省炮制规范基本一致。50.5%的单位明确标有砂仁需后下,49.5%的单位同煎。砂仁破碎程度对煎液中挥发油含量有显著影响,捣碎后挥发油含量会随保存时间逐渐降低,密封贮藏能防止挥发油的流失。

  (二)砂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砂仁的药用部位选择尚无定论,临床中使用砂仁时应临用捣碎,但是否需后下,与砂仁的作用成分是否具有挥发性有关。砂仁壳与砂仁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需进一步研究其物质基础与药效。此外,砂仁的市场需求量大,质量参差不齐,需加强质量控制和规范使用。

  六、结论

  砂仁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砂仁的药用部位及临床使用方法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砂仁的规范应用方法。砂仁的药用部位包括砂仁、砂仁壳和砂仁米,但具体选择尚无定论。临床中使用砂仁时应临用捣碎,是否需后下,与砂仁的作用成分是否具有挥发性有关。砂仁壳与砂仁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需进一步研究其物质基础与药效。未来,应加强砂仁的质量控制和规范使用,推动砂仁在中医药领域的合理应用。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砂仁相关明升88网址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