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2016年光伏发电统计信息。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超预期增长,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发展大幅提速,光伏发电向中东部地区转移,产业结构和地域布局趋于优化。
2017年年初,在慈溪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水面上,全国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
记者日前来到现场,看到远处水面上一排排泛蓝的光伏电池板整齐地排列着,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和壮观。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市电力设计院院长王敬波说,周巷属于平原地区,光照强且水域面积较大,适合大容量光伏电站建设。此外,附近电网密集,能有效缩短电量输送距离。
2017-2022年中国建筑光伏发电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表明,光伏发电除了能较好地解决发展新能源和占用土地的问题外,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00兆瓦,预计年均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所发电量全部接入国家电网,我们业主方每年售电收入约2.4亿元,每年渔业收入可达1300万元。”杭州风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万说,该项目可为宁波乃至浙江省输送绿色能源,满足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04万吨。
“随着光伏电站的大规模扩建,建设优质电站的土地资源出现稀缺,光伏发电将出现与第一产业融合的趋势。”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供电营销部专职葛凯梁说,未来光伏发电将应用于农业科技大棚、尾矿治理、废弃的采矿塌陷区等更多循环经济建设或生态综合治理领域,从而实现能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共赢局面。
此外,与风电等其他清洁能源相比,光伏发电与工商业用电峰值基本匹配,因此光伏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更适用于分布式应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在于其经济、环保,能够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以及解决边远地区用电等。
“随着电力配售点领域的改革,如直购电、区域售电牌照的发放,分布式光伏发电也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说。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
光伏亿家副总裁马弋崴认为,2016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比去年年初市场所有预估都要高,当时比较乐观的预测是新增2000万千瓦左右。这种爆发式扩容的现象预计在2017年会有所放缓。
2017年我国光伏市场仍存在“6·30效应”。马弋崴表示,2016年光伏指标中,除领跑者计划以外部分(自发自用分布式除外)必须在2017年6月30日前并网,否则电价将出现下调。所以大部分2016年指标(含增补)会在今年6月30日前并网。另外,2016年各地超出国家能源局规划“承诺”的项目,被要求将增补指标从2017年指标中扣除。因此预计2017年实际新增指标额度会大幅下降。
整体来看,2016年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迅猛,产业结构和地域布局都日渐优化。
从累计装机容量来看,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0万千瓦,占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的86.7%。分布式仍占比较小,累计装机容量1032万千瓦,占比仅13.3%。不过,从新增装机容量来看,2016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势头迅猛,新增装机容量424万千瓦,同比增长200%。
从地域分布来看,在政策引导之下,光伏发电正在向中东部市场转移。从数据来看,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西北地区为974万千瓦,占全国的28%;西北以外地区为2480万千瓦,占全国的72%。
中东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达9个,分别是山东322万千瓦、河南244万千瓦、安徽225万千瓦、河北203万千瓦、江西185万千瓦、山西183万千瓦、浙江175万千瓦、湖北138万千瓦、江苏123万千瓦。
其中,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有较大增长,新增装机排名前5位的省份是浙江(86万千瓦)、山东(75万千瓦)、江苏(53万千瓦)、安徽(46万千瓦)和江西(31万千瓦)。
在中东部地区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利于缓解西北能源消纳的压力。但中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和屋顶资源稀缺,导致光伏企业都在抢屋顶资源。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德国已经非常成熟和普遍。在德国朝南的屋顶基本被抢光了,现在很多企业在抢朝北的屋顶。但我国城市地区公寓楼比较多,屋顶产权比较复杂。而农村地区很多房屋质量难以符合安装光伏电站的条件。因此,能够达到安装条件的屋顶资源非常稀缺。另外,现阶段仍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分布式光伏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