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液晶面板的大面积涨价给手机行业造成很大的困扰,业界人士分析认为,2017上半年液晶面板供应关系较为稳定,下半年则要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而定,但是整体来说对于面板产业算是利好的一年。
而作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心,显示和触控领域也是资本企业最为密集的产业,新年伊始,部分上市企业也在开始纷纷布局,而部分2016年停牌的部分上市企业能否在2017年引发行业变局也需要我们拭目以待了。
尽管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增长缓慢,但彩电品牌的竞争却日趋白热化,各品牌厂商无不全力在产品规格上寻求创新,传闻已久的索尼OLED电视已被证实,预计会有更多的电视品牌推出OLED电视产品,使2017年彩电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展望2017年,中国电视制造商的出货目标仍然非常积极,出货量增长保持领先。韩国制造商正寻求更为合理的出货量目标。而日本彩电品牌除了夏普计划强势重返市场,其他日本制造商多数持保守的出货计划,部分日本品牌也将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进行经营。
在高度竞争的彩电市场,2017年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特別关注的厂商。他们的一举一动牵系着面板产业供应链动态发展,对于面板显示器供需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将重振夏普电视业务计划。
在2015年历经了首次电视出货量下滑之后,三星和乐金计划谨慎增加出货量以保持其市场领先地位,以填满现有电视产能和利润导向的策略为优先。2016年下半年,面板供应紧缺成为电视制造商的一大挑战,这一现象预计将在2017年持续。
三星和乐金拥有较佳的供应链管控能力,并在面板资源分配和价格谈判方面有着很强的筹码和议价能力。为了应对供应链波动和挑战,三星和乐金正积极地转移至生产更大尺寸的产品。
如果面板短缺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二线以及更低端的电视品牌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危险。这些电视品牌将被迫支付更高的面板价格,这会让他们失去价格竞争力,难维持其市场份额,同时也会牺牲更多的利润。
2016年,中国电视制造商继续成为电视出货增长的主力。海信和创维计划发展他们的授权品牌业务(北美和南美的夏普以及亚太区的东芝),同时也在全球市场扩大自己的品牌业务。
索尼已被其电视业的同行视为典范。它并不打算推动出货量增长,而是继续实施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索尼希望通过更丰富的业务和产品组合,转型成以利润为导向的公司。同时索尼还计划进一步降低其供应链生产制造成本。
索尼计划推出OLED电视的传闻已被证实。索尼计划在2017年下半年向市场推出OLED电视(55英寸UHD、65英寸UHD以及77英寸UHD)。在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索尼发布了旗舰4KOLED电视系列(XBR-A1Bravia)。
得益于乐金显示器在面板供应方面的支持,LG推出OLED电视已有多年。在索尼策略性获得乐金显示器OLED电视面板资源后,对于乐金和索尼这两家公司即将到来的OLED电视竞争以及其对于液晶电视市场的影响,我们将拭目以待。
而专注于发展量子点(QD)电视的三星将如何应对这一发展更值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关注。顶级电视品牌都希望在功能丰富以及大尺寸电视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2017年,各电视品牌在其产品阵容中会越来越多地考虑8K液晶电视以及OLED电视。
2016年第四季度,夏普将其2017年业务计划增加到600万台,同比增长22%。在富士康决定重振夏普电视业务后,近期该目标又进一步增加,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便是能夠有效地去夏普面板工场产能(尤其是Sakai10代厂)。
富士康计划进一步推动夏普电视品牌以及富士康电视代工业务出货量增长,这其中的计划是在2017年实现1000万台夏普品牌电视的出货目标。富士康“天虎计划”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中国和亚太地区,主要针对45英寸、50英寸、60英寸和70英寸显示屏。同时,富士康也将通过合作的方式推升夏普电视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市占率。
富士康计划在2017年将夏普电视出货量翻番,这项积极的出货增长目标将创造其历史新高。夏普在2017年的电视出货量表现将成为影响电视面板供需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夏普善用其供应链资源,整合优化集团优势,采取积极有效的销售和营销策略以达到其出货量目标,这将对业内同行的出货带来影响。一些电视品牌将很难同夏普竞争,从而被迫放弃部分出货量目标。供应链参与者,特別是面板厂商应时刻警惕这些电视品牌与制造商竞争格局的变化。
然而,如果夏普未能达到其2017年电视出货量目标,考虑到富士康要求夏普面板工场需满负荷运转,这将给夏普面板业务带来重大压力。夏普需要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应对面板库存增加的情况。
这其中有几个可能性包括,夏普可能为自有品牌以及富士康的电视代工客户降低面板价格,以推动更多的电视出货量,或者回头寻求与三星等外部电视客户重启合作的可能性。此举有可能是以提供更多的面板价格让步来清理库存。这必定会给产业供应链带来混乱并且对总体电视面板的供应和需求带来影响。
在欧洲市场,2016年9月,Vestel取代仁宝获得了东芝电视在欧洲市场的品牌许可。在同东芝研究、开发和质量保障资源密切合作的同时,Vestel将负责其在欧洲的生产、销售、市场营销以及供应链环节。Vestel计划在2017年增加电视出货目标,其策略包含积极提升Vestel所拥有的品牌代理授权的出卖,这便包含了试图能让东芝品牌重返欧洲市场取得更多市场份额。然而,如何在2017年能够确保取得足够的面板资源以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成为一大挑战。
LeEco在计划收购Vizio后,为其2017年制定非常积极的增长目标,也就是近2000万的出货量计划。Vizio是美国的知名电视品牌,Vizio将成为LeEco未来能在全球扩张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LeEco正快速扩张其业务及其电视商业模式之际,行业内对于其现金流的讨论一直存在。在并购Vizio计划不变之下,面对供应链快速变化以及面板短缺的现象,LeEco必须能展示其在跨区域市场业务整合、产品规划、经营模式策略与电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才能有机会达成增长的目标。
2016-2021年中国液晶面板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伴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充,液晶行业正处于市场渗透率逐步走高的增速爆发期。虽然后浪来势凶猛,但液晶面板在彩电行业的主导地位短时间内尚未能打破;以往的手表表镜材质多为矿物水晶玻璃、蓝宝石、合成玻璃或者是防眩镜面,但在智能手表等高科技可穿戴设备与消费者生活联系愈发紧密的同时,上述材质已经无法满足更详尽的信息显示与人手触控的新需要,液晶面板也因此被选为了智能手表的组成部分,诺基亚近期推出的最新款智能手表Withings Steel HR便配备了液晶显示屏,以求更好地实现各类信息显示;BOE(京东方)还将率先在日本推出透明液晶屏幕,当下主要标的市场为零售店、餐饮店与奢侈品店。
然而,即便当下随着消费者大尺寸倾向更加明显,但中小型尺寸无论在良品率亦或者是产能上仍保持着无法忽视的优势。同样的,要说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未来在消费电子领域发展后劲将落足何处,则不得不提到车载领域。
纵观目前全球的汽车市场,无论是产量或者是销量,都呈现着逐年走高的态势。细分到中国市场,2016年国内汽车市场则凭借着全年产销双双超越28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的亮眼成绩,连续八年排名全球第一位。乘用车品类中,产销量增长迅猛的仍为SUV,产销同比增长45.7%和44.6%。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具体产销情况则更为乐观,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51.7万辆,同比增长51.7%;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53%。
汽车行业高度繁荣的背后,带来的则是由车载显示器引发的液晶面板市场进一步细化与深入发展。据有关机构统计,预计到2022年,车载显示屏的全球出货量将会达到1.45亿台。作为液晶面板后续发展的又一“蓝海”,各大企业也是纷纷看好并加大布局,欲求抢占先机。信利国际于去年加大在高端车载及智能终端显示屏项目的资金投入与工程建设;京东方也将主营车载显示系统产品的精电国际有限公司收入麾下;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台湾地区总经理戴圳家更是看好LED产业在车载市场的发展。
同样伴随着车联网的不断推进,汽车早已经不单单只是一款代步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科技附加值与智能发展水平的、集信息的收集与传输为一身的数据分析系统,而人们在行车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是愈发增长。由此而带来的是,人车交互无论是深度亦或者是广度都在不断加深,传统类别的仪表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消费趋势。目前液晶面板主要运用板块为车载GPS、中央控制仪与仪表盘,但不仅仅只是上述车载设备具有对液晶面板的需求,被称作是:“飞行器标配”的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器,近些年在汽车市场的运用更是逐步推进,配备有抬头显示器的车辆,能够直接将挡风玻璃作为信息投影仪来使用,驾驶者无需低头便可以得知车辆实时的运行情况,让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提升。
因此,车用液晶的需求量逐年走高则不难理解。据家电网了解,有权威机构在早前预测,2016年的车用液晶出货量将达到约1.2亿台。
而车载液晶屏幕生产高度定制化的特性,也预示着其不易被替代因而较为稳定。从长远来看,车载液晶市场潜力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