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物市场能够有效“托底”的政策,到了油脂油料市场上却成了“封顶”之作。建议加大对油料种植农民的直补力度,放开收购市场价格,随行就市,使国产油料加工企业参与到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球金融风暴高峰虽然已过,但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先后宣告破产可能,标志着目前这场危机已蔓延到全球实体经济,而美国政府近期也对外宣布本国经济开始陷入严重衰退。目前来看,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减速)趋势中期难以改变。农产品作为具有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的大宗商品,在这场危机中所可能受到影响的广度及深度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之初——主要农产品价格被疲狂“热炒”
观察发现,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这波粮油市场大牛行情起涨点和次贷危机开始浮出水面基本上是同一时期,出现在2007年的6、7月份。面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在危机之初,这些聪明的钱便进入石油、黄金、农产品市场。这其中农产品市场因天气原因产量下降而基本面偏紧,在热钱涌入、出现“钱比货多”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价格被炒至远脱离基本面,短时间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涨幅。不是市场上存在的粮食大幅减少,而是价格上涨得使低收入国家的普通人群不能接受,从而在几十个国家发生暴乱,引起全球对粮食问题的关注。
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开始由牛转熊、行情调头直下的转折点是2008年7月初,当时美国国会就是否存在操纵市场对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举行听证会,虽然CFTC否认,但第二天便低调让两家在农产品市场占10%左右份额的基金离场。全球商品市场牛市行情结束。几个月后,对巴菲特等五个全美最大投资人是否存在操纵市场行为举行听证会,市场闻到监管加强的味道。
从以上可以看到,从次贷危机爆发到金融风暴高峰期渡过,农产品价格因热钱担心金融洐生品市场泡沫破灭、转而流入商品市场而一再创新高,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行情,而在这些热钱大得其利、市场监管从严后转而流向高速路、机场等收益虽低但相对安全的公共设施后行情进入熊市。在危机之初,仅从理论上讲对农产品市场利多,但政策因素却不能忽视。
实体经济衰退——粮油市场基本面所受影响不大
目前业内有一种言论,认为实体经济的衰退必将会减少对粮油的需求,从而打压粮油价格。笔者认为,粮油需求虽会受到影响,但不可放大。虽近几年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原料,农产品中的玉米和三大植物油品种的能源属性增强,除了人口增长而引起的需求的刚性增长外,主要需求增长点在于工业需求的增长,理论上甚至出现需求增长快过供给增长的可能,出现人车争油的局面,而实体经济的衰退必将减少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从而减少对农产品的能源需求。但应看到,能源需求只是农产品需求新的增长点,在整个农产品需求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作为口粮消费,并不会因经济的衰退而减少,甚至可能因人口的绝对增加而继续小幅增加。
目前来看,实体经济的衰退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是实体经济的衰退将延长原油价格的探底过程,原油价格的走弱使市场对粮油能源预期需求增速放缓,整体对市场走势看弱,即使出现反弹也会压制反弹的空间;二是由于众所周知,一国汇率与本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关联具有趋同性,面对实体经济的衰退,美联储(FED)在2008年12月下旬大幅调低银行基准利率至0~0.25%,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而美元汇率的再次贬值,理论上应当推动投机资金在国际原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保值买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实体经济的衰退更多是对市场心理层面的影响,对粮油市场基本面的影响并不大。而对农产品市场影响较大的是因经济衰退引发的政策调整对美元走势的改变,美元走弱是能引发后期国际农产品走势出现拐点的最重要因素。
建立中央储备——中国特色粮油市场备受“推崇”
2007年下半年至今,由于最低收购价临时储备政策的实施,以小麦为首的我国谷物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并未像外盘那样经历大起大落,而是表现平稳,成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保护消费者和农民利益的成功案例,并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对象。一是因我国以小麦为首的主要谷物品种产略大于需,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基本能自给自足;二是因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国家手中有足够的粮食定期定量投放市场,企业不会因预期供给减少而加大采购和库存量,从而使整个市场心态平稳。
面对大起大落的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国家将在谷物市场的成功经验贯彻到国内油脂油料市场,2008年秋粮上市后,我国首次将大豆和菜油(收购菜籽加工成油)纳入到定价收购临时储备中,分两批下达在主产区定价定量收购大豆(第一批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150万吨,第二批在黑龙江104万吨)和菜籽(第一批13个主产省共60万吨折油20万吨,第二批75万吨折油26万吨)的计划,以期保护农民利益和增加油脂油料储备,增强调控国内植物油市场的能力。
但在谷物市场能有效起到托底作用的政策,在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并未能起到同样的作用,部分地区农民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在东北主产区的加工企业,也因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价格的大幅倒挂而毫无竞争优势,经营风险增加,在往年集中收购和加工的旺季,主产区的大豆压榨企业却纷纷停收、停产。江浙地区的菜籽加工企业也出现弃国产菜籽而用进口菜籽加工的现象。
国家出台的收购定价成为市场最高价而不是保底价。究其原因:一是相对于能够自给自足、对外没有依赖的谷物市场,占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高达60%的进口量,使我国油脂油料市场无法孤立于国际市场,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联动性较强;二是占大豆压榨量80%,占整个植物油小包装市场60%份额的企业具有外资背景,这些具有国际背景的公司,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在抢占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时更具优势。因此,在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大幅回落后,国家以高于进口大豆600~800元/吨的差价收购主产区大豆时,主产区企业和往年在大豆集中上市期选用国产大豆加工的企业并不敢跟进,只能停收、停产或选择进口大豆加工,而沿海加工企业则加大对国外廉价的进口大豆的进口力度,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菜籽市场。
由于国家定价收购数量在整个国产大豆和菜籽中所占比例较小,并不能有效带动整个国内油料市场,在进口油料的打压下,国产大豆和菜籽市场价格多以收购点为中心距离的远近从高向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利益得到相对有限保护,主产区的加工企业处于竞争劣势。虽有人提出对大型国有压榨企业进行加工补贴,但这又使中小民族产业陷入不正当竞争之中。
针对国内油脂油料市场的特点,笔者建议加大对油料种植农民的直补力度,使其种植效益达到国家指导的预期目标,而收购市场不加干预,价格在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随行就市,这样既保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促进了我国油料生产,也使国产油料加工企业处于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
由于国家建立了大量中央储备,国内粮油市场的政策调控性将更强,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的联动性减弱,除谷物市场外,国内油脂油料现货市场也将走出较为独立的行情,即使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再次大涨,2008年初的油脂油料行情也将很难在国内现货市场再现。
政策调控加强——油脂油料将走出相对独立行情
国内谷物市场以稳为主,在最低收购价调整和最低收购价粮食销售底价调整时随之变化。就小麦市场而言,虽在小麦商品率比较高的江苏等地,因2008年收购小麦销售底价提高幅度较大,贸易企业因获利较高而愿意低于国家销售价0.01~0.02元/斤出手以快速套现,使当地的市场价位偏低,且当地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小麦成交率较低,但随着贸易商手中小麦消费殆尽,市场价必将恢复到国家指导价位,国家交易中心的小麦成交率也将提高。
国内油脂油料期现货市场在整体走势上仍将和国际油脂油料市场保持一致,但现货市场因政策调控将走出阶段性相对独立的行情。
虽在2008年12月中、下旬,以大豆为首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尤其油脂油料市场因美元贬值、中国买盘强劲,以及市场热炒南美大豆主产国天气因素,价格出现大幅反弹,且在原油价格反弹、美国农业部报告利多支持、市场热炒题材等因素的支持下,此波反弹行情或较为坚挺的行情有可能在美国大豆集中上市期延续,到2009年2月底左右结束。但由于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2008/2009年度基本面偏空,在不考虑美元变化这一因素的情况下,此波反弹结束后,国内外市场有创新低的可能。但如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或持续贬值,国际农产品价格有可能走出反转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