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22年1-3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上涨140%,受多地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断供,产业链供应面对巨大压力。当下承受芯片短缺与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带来的双重重压的新能源车企,此时只能被迫采取调高车价来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
2022年前两个月,新能源车市场实现高速增长,3月,新能源车能否延续此前强势表现,成为汽车消费市场关注的焦点。
3月份,新能源车销量为48.4万辆,同比增长114.1%,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伴随着3月份销量结果新鲜出炉,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累计达到125.7万辆,同比增长138.6%,相当于2019年全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总和。在购车补贴逐年退坡的背景下,取得这一成绩让人们领略到了新能源车的风采和潜力。
一季度,国内汽车整体产销增速同比有明显回落,但这并未影响新能源车市场运行规律。无论是从单月市场销量还是同比增幅都表明目前新能源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由于新能源车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加上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动化转型速度加快,消费者要逐渐习惯新能源车的高增长。
记者对上市新车信息进行梳理发现,仅3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就有多达31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其中不乏宝马i3、别克微蓝7、威马EX5- Z等多款市场认知度较高的新能源车型,新车投放数量高于目前仍占市场主流的传统燃油车。
从新车产品投放中可以看出,汽车市场已进入电动化时代。当市场发展重心向新能源车市场倾斜,新能源车市场认可度也显著提升。在汽车市场中,业内惯用市场渗透率表现来衡量某款车型或某个细分市场表现。同样,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也备受瞩目。2022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19.3%,再次刷新历史记录。许海东表示,考虑到自身发展阶段和政策推广力度,未来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势必会进一步增长。
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20%。目前来看,今年很有可能提前完成这一目标。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至少完成500万辆。从此前“将完成”到“至少完成”的表述变化,侧面反映出新能源车整体发展势头的强劲。在历经连续多年补贴“退坡”后,为新能源车市场推广打下基础的补贴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为了进一步凸显新能源车的产品竞争力,3月以来,国内多地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车的利好政策。
记者注意到,作为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的必备元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此次各地利好政策的主要发力对象。3月22日,宁夏发改委发布《宁夏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以构建覆盖全区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促进各类型新能源汽车发展应用为目标,提出至2025年底,规划建设充电桩累计达到6000个,可满足约3万辆电动车充电需求。两天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成都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提出今年内将新增充(换)电站不低于350座、充电桩不低于2万个。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外,电力公司也需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助力新能源车无忧出行。日前,南方电网宣布,计划到2023年,实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5省区乡镇充电设施全覆盖,填补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空白。此外,对新能源车充电领域给予补贴优惠,同样会刺激消费市场选择电动化出行。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继续实施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在补贴政策力度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地方性补贴政策增强了消费市场的购买信心。
目前汽车市场发展已和新能源车紧密联系在一起,新能源车的高速发展,实际上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快速增长的使用需求,所有从业者应加紧布局,持续降低车桩比例,为未来新能源车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锂电池产品需求。受多方因素影响,碳酸锂等关键材料呈现不同程度的供应不足和价格猛涨态势。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车电池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电池物料综合成本上涨超过40%,整个产业链条无力消纳上涨的成本,车企被迫纷纷上调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
从市场来看,无论是特斯拉等国外车企,还是比亚迪、小鹏等国内汽车品牌,其部分或全系车型已涨价。就在4月10日,蔚来汽车宣布,2022年5月10日起,蔚来将对旗下产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部分车型起售价上调10000元。
价格波动或将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少则三五个月,长则更久。业内人士认为,要加强大宗原材料市场宏观调控力度,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开发进度,支持国内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原材料供应渠道;重点打击联手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保障动力电池原材料、关键材料供应及价格稳定运行。
目前,相关部门已在积极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现实难题。202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先后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