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相继发布有序用电或限电通知,其他有些地方也明确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用电缺口。而随着低温、雨雪天气的持续,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或持续到明年春节前后。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紧急部署保供,国家电网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家央企紧急出台系列举措,全力保障煤炭、电力供应。
进入12月,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 2020-2025年中国电力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湖南12月上旬发受电量同比增长19.8%,截至目前最大用电负荷3144万千瓦,较此前冬季历史最高记录高出163万千瓦;江西12月上旬发受电量同比增长18.4%,截至目前最大用电负荷2631万千瓦,较夏季最大用电负荷高出5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浙江12月上旬发受电量同比增长9.2%,位居东部省份前列。
而外受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了电力保供困难。湖南外受电通道能力600万千瓦、江西外受电通道能力260万千瓦,目前已全部送足。煤电因长期高负荷运行故障风险增加,湖南岳阳电厂、宝庆电厂机组近日相继故障停运,影响电力供应102万千瓦。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面对入冬以来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已会同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电力需求。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各地和电力企业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各项工作,提高发电能力,优化运行方式,多渠道增加电煤供应,及时协调解决电煤运力,切实保障电力需求。对一些确实存在短期电力供应缺口的地区,科学合理调度,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
国家能源局表示,将督促电网企业优化运行方式,挖掘跨省跨区联络线送电潜力;加强机组运行维护工作,避免因重要设备临时停运造成电力缺口;进一步做好电煤供应保障工作;督促各地区电力主管部门落实应急预案,做好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准备。
多家央企也行动了起来。例如,国家电网12月18日出台迎峰度冬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八项举措。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积极组织电力资源,确保祁韶直流、鄂湘、鄂赣等外受电通道最大能力送电,大力支援湖南、江西等地用电。
国家能源集团12月19日表示,出台七项措施全力保障供煤供电供暖。其中,将加大煤炭生产,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增加电煤产量。加大采购力度,千方百计满足保供需求。全面做好统筹平衡,内外兼顾,保障北方等重点地区煤炭供应。积极配合电网调度,争取满发多发,全力保障电力平稳有序供应。此外,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南方电网、国家电投等企业也表态全力以赴确保电力有序供应和供电质量。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步入深水区,电力体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日渐显现。2020年以来,包括山东、山西、广东、甘肃在内的现货试点省区均在长周期结算中暴露出不平衡资金问题,令市场哗然。
无现货不市场,充分说明了现货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不平衡资金的出现,给现货市场带来了“阵痛”,而这个痛点,正是电力价格的双轨制与电力市场化短期内无法调和的矛盾。双轨制具有自身惯性,而市场化有自身诉求,从市场建设的角度看,是前者掣肘了后者顺畅运行,自然也就造成不平衡资金频现。
“症结”找到了,但各试点牺牲供热、做账抹平、敷衍了事的应对措施明显错了方向,乱了阵脚。充分暴露问题、合理分摊资金、理顺分配机制才是正解。
现货市场是电改的“心脏”,其正常运转不仅关乎电改成败和电力系统效率的提升,更关乎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节能增效、民生保障、产业用能等各个领域,无不与之相关。所以,现货市场已经到了不改不行、不推不行的关键时刻。
业内普遍预计,如果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电力系统需要再增加60亿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而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只有7.94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这意味着,未来40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将增长6.5倍左右。
对于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成本高的短板,行业普遍共识是:电力市场是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而且是现行经济体制下的唯一“钥匙”,不能停滞。
能源转型迫在眉睫、电力市场改革当前,当原有的调度和交易体系无法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需求时,更需要主管部门、相关利益方下定决心,重构物理网络和运行规则,对现货市场这样的核心环节大胆动手术,而非掩耳盗铃,阻碍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