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蓬勃发展,粉末冶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电子、航空等领域,尤其在汽车制造领域。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粉末冶金在汽车零部件制备中的应用,使汽车行业成为粉末冶金零部件的最大应用领域之一。
粉末冶金为金属粉末或其混合物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优点,它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铁基粉末冶金件和传统钢铁冶金为例,其生产流程有诸多区别。
近几年,中国汽车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45.67万辆和437.38万辆,同比增长22.36%和23.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汽车潜在市场。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零部件市场的快速发展。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达4035亿元。据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粉末冶金工业由于长期缺乏数量较大和附加值较高的零件需求,没有机会让粉末冶金行业发挥它特有的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用于汽车和摩托车工业的粉末冶金零件按质量计算在1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而用于附加值较低的农机工业粉末冶金零件则几乎减少一半。可见,高附加值的粉末冶金零件正逐步向汽车领域转移。据中国通用机械零部件协会粉末冶金分会报告,2006年中国粉末冶金零件及制品的产量增加了17.5%,达到约88000t。统计的产品类别包括铁铜基粉末冶金零件、含油轴承以及摩擦材料。其中汽车市场粉末冶金零件用量约为32000t,占37%,增长了28%;电动工具市场增长29%。
未来我国汽车粉末冶金零件产品市场潜力将呈井喷增长。据2016-2021年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占其粉末冶金制品总产量的绝大多数,如美国占90%,欧洲为80%,而我国目前尚不足40%。欧洲平均每辆汽车的粉末冶金制品使用量是14kg,日本为16kg,美国已达到19.5kg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可能达到22kg,而我国目前平均每辆汽车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却只有5kg左右。如果按年产500万辆车计算,我国全年汽车零件用钢铁粉末约2.5万吨左右,如果我国每辆汽车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达到欧洲水平,加上保有量汽车粉末冶金零件的更换,那么仅此一项的钢铁粉末就需要近10万吨,是当前粉末冶金总需求量的1.25倍。
提高铁基粉末冶金的密度,提高粉末冶金件对传统锻件的替代范围。当前,主流基粉末冶金的密度为7.2-7.4g/cm3,而我国技术最先进的东睦已经把其密度提高至7.6g/cm3,在此密度下,铁基粉末冶金已经替代汽车、机械等绝大多数连接件和部分功能件。在考虑在粉末冶金本身对材料的节省和本身的环保特征,理论上此类铁基粉末冶金件的下游空间可达至千亿元级别。
进一步提高粉末冶金的一致性高、精度高、形状复杂等特点,为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服务。此类方向主要以减少机械重量、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排放及将设备小型化、民用化为导向。如东睦股份研发的VVT 用粉末冶金件,在提高油燃烧的同时,更有效了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
进一步合金化,目标为轻量化和功能化。在铁基粉末中,混入铝、镁及稀土元素等合金粉末,可实现其超薄、轻量化等性能,可广泛地应用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中。
提高粉末冶金件的电磁性,目标为对硅钢和铁氧体等材料的取代。以取向硅钢为例,硅钢的导电原理为加入硅等元素后,通过减少晶界等方式以降低铁损——特别是取向硅钢,在导向方向即为一个单一粗大的晶粒。相对于取向硅钢的一维导电方向,粉末冶金件可以实现任何方向的多维导电,即形成一件产品即为单一晶粒。当前此类技术已经在少数企业实现突破,若完全达到工业要求,其将广泛应用在变压器、电机、新能源汽车及包含机器人在内智能控制系统上;我们认为此四类方向基本代表了铁基粉末件的发展方向。